7月28日—30日,应民建浙江金华市委会邀请,来自全国十二省市的民建基层组织,齐聚位于民建先贤施复亮故乡的浙江民建会员之家,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进行座谈交流,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由此,浙江金华东阳、江苏常州天宁两区民建会员结对共建,开始重续百年前两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创建人——施复亮和张太雷的并肩战斗之情谊。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1899年冬生于浙江金华县源东叶村,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1920年5月参与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团中央书记。1945年与黄炎培发起创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后曾任劳动部第一副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等职。1970年在北京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第一室。
1917年,施存统由舅父资助考取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组织了“全国书报贩卖部”和“书报贩卖团”,大量销售《新青年》《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宣传新思想的刊物。五四运动爆发后发起成立新生学社,还与俞秀松等在1919年出版了《浙江新潮》。其中,他在第2期上发表反封建家庭制度的《非孝》一文,影响巨大。
1919年底,施存统和俞秀松、傅彬然等离开“一师”到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1920年初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新青年》杂志社工作,当时已名扬四海的主编陈独秀十分器重这个写出《非孝》的勇敢青年。在上海,施存统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到工厂参加工人运动。他与陈独秀、陈望道等在上海澄衷中学举行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一次纪念“五一”的集会。大会以后,施存统参加了以《新青年》杂志社为中心的筹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集会。6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来上海,不久,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渔阳里6号陈独秀寓所诞生,并拟订了“党纲草案”,着手创建中国共产党。该小组有5名成员,他们是陈独秀、施存统、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这就是5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最早的党员。《新青年》杂志就成为第一个党组织的机关刊物,除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推动各地建党活动之外,还把领导青年运动、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施存统积极参加当时的各项工作,成为站在运动前线的积极分子。
1920年下半年,受戴季陶资助,施存统赴日本留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文化界翻译出版了大量有关马列的著作,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当时我国有许多进步青年在日本留学,在思想上受到影响。施存统带了一份党纲草案去日本,既是为了在留学生中发展党员,也是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察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
施存统到日本后,因经济困难,未进入正式学校,而是向一位日本服务员学会了片假名、平假名,并开始自学日文,通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达到了能借助字典阅读日文书刊的程度。施存统不断地把日本学者对社会主义的研究论著翻译出来,寄回国内发表,还发表了大量自己撰写的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他是旅日中国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原本是由他回国参加会议,因考虑到周佛海长时间没有回国,施存统就让他参加这一历史性的重要会议,自己则错过了参加这一名载史册会议的机会。他经常与日本进步人士宫崎龙介等交往,与日本共产党人山川均等研讨有关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在这个时期,他的学习进步很快,为以后传播马列主义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日本政府对于施存统的行动早已加以监视,并于1921年12月将日共几位同志和施存统一起逮捕。施存统在东京监狱关押了半个月左右,被驱逐出境。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发动和领导青年运动,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北京、长沙、武汉、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1年5月前后,因骨干成员暂时离开岗位和经费缺少等原因,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青年团都暂时停止活动。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签发中央局通告,决定正式恢复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2年初,陈独秀委派从日本回国的施存统重振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1922年1月15日,创办团的临时中央局机关刊物《先驱》,创刊号至第三期由北京团组织主办,邓中夏、刘仁静主编,第四期起迁往上海,改由团的临时中央局主办,施存统主编,蔡和森、高尚德等也参加过编辑工作。施存统在《先驱》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如《本团的问题》《本团与中国共产党之关系》。在团的幼年时期,施存统的这些文章和见解,对于进一步加强团员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团思想等团的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先驱》共出版了25期,施存统主编了17期,直至1923年8月停刊,改出《中国青年》,才由恽代英主编。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举行,同时还举行了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大会,来自15个省市团组织的25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与会者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团纲和团章。大会成立了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高尚德(高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方国昌(施存统)被推选为书记。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施存统是代表之一,他在会上报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施存统等30多人出席会议,大会选出邓中夏、施存统、刘仁静等7人组成的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刘仁静为委员长。但此时施存统因几年来疲劳过度,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无力担任繁重的工作,于是在第二届中央执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各委员分工时,他力辞一切职务。大家经讨论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改由张太雷主持团中央的日常工作。
离开团中央不久,施存统来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讲授《社会运动史》《社会思想史》《社会问题》三门课程。他亲自编写了这三门课程的讲义,极力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述社会历史问题。施存统学识渊博,讲课形象生动,深受学生欢迎。1924年10月,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被反动当局通缉。瞿秋白离校后,施存统继任社会学系主任一职。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大学创办了工人夜校、平民学校,向工人讲解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启发工人的觉悟。1926年9月,施复亮离开上海大学,来到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在中山大学、黄埔军官学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讲授政治经济学,宣传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的理论,这批讲稿编成一册,行销很广,影响很大。
张太雷,1898年6月17日生于江苏武进县,原名张曾让,学名张复,后改名张太雷。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1920年即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四届侯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秋,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预科,是年冬转往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预备班,1916年秋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1917年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震撼,积极投入研究十月革命和振兴中国革命的行动。张太雷深受启发和教育,他对同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分子,积极参与和领导北洋大学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声援北京学生的正义行动。6月1日,他组织讲演团到天津各地演讲,揭露反动政府出卖山东权益的罪行。6月2日,张太雷作为学生代表,加入了天津各界抵制日货委员会。在斗争中,张太雷被选为天津学生评议会评议长。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张太雷得到锻炼,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团结战斗的巨大威力,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和决心。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派魏金斯基和杨明斋来中国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政治情况。他们在北京与李大钊会晤后,又到上海访问了陈独秀等人,讨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不久,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人发起建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6月,张太雷在北洋大学毕业后前往上海,与俞秀松等人发起组织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还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回到天津后,他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宣传活动。10月,张太雷加入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张太雷在会上宣读了自己起草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章程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明确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研究和实行社会主义的。
1921年8月,张太雷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从苏联回到上海。根据少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意见,由张太雷主持开展团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22年,张太雷受青年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委托,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恢复与整顿,他亲自起草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该章程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恢复与整顿发挥了重大作用。在1922年团一大召开前夕,张太雷参与起草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草案,该团章在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个正式章程。
至1922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武昌、长沙、广州等17个地方已建立了团组织,全国团员发展到5000多人。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并代表组织处向大会作团纲和团章草案的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蔡和森、张太雷、俞秀松、高君宇、施存统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首任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过程中,张太雷曾经写过三个共青团的章程。1923年8月16日,张太雷受党派遣,加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俄国考察,在莫斯科期间,张太雷参加了青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被选为青年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后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的代表。8月22日—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着重讨论了如何贯彻中共三大确定的关于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问题,张太雷向大会传达了党的三大精神,会议完全接受了党的三大通过的《国民革命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决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常务委员,主持团中央的日常工作。1924年春,张太雷从苏联回国接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积极动员全国青年和团员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4月,他再次赴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5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太雷在会上号召青年们积极投入到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与军阀勾结灭亡中国的阴谋。这次大会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继续当选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兼妇女部长和《团刊》编辑。
张太雷不仅参与起草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文件、理论文章和战斗檄文,还利用一切机会给党员、青年学生、工农群众作报告、讲课和作演说,并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革命理论,教育和鼓励广大民众。他在《中国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物上留下了百余篇文章,至今仍熠熠生辉,被李大钊称赞为“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撤除陈独秀总书记的职务,成立了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由周恩来、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张国焘等人组成。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2月12日,作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在其领导的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希望的田野”早已遍布华夏大地。施复亮、张太雷这两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主要创建人仍然得到人们的尊重。
1992年5月4日,施复亮的家乡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举行隆重的仪式,将施复亮、夫人钟复光骨灰入土安葬在故乡的双尖山下。施复亮、施光南故居经有关部门批准定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坐落在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故居,正式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并于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
(撰稿人 杨维忠)